第569章 大河铺设功铭碑-《大汉大忽悠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卢植、杨定,刘辟、李通,焦触、华子、张南、李乾……一个个熟悉的,或是不熟悉的名字,都刻在石碑上,有的刻录的还比较详细一些,有的可能只刻着一个名字,告诉人们,他牺牲在了哪里。

    目前启动改造的属于大河河堤第一期,右岸孟津段,全长共计十五里。铺设上了功铭碑的孟津大堤,看起来既整齐又坚固,然而带给人们的却是哀恸与震憾。刘汉少带着众位爱卿缅怀过各位英烈之后,高节却站在一块功铭碑前久久不肯离去,因为那块功铭碑上刻的名字是“高大尚”。

    两尺需要九块碑,两千尺就是近万人,大河河堤,何其之长,假如真是用功铭碑铺满的话,又需要多大的牺牲?看到这一幕的人们不敢想象,似乎每一块功铭碑都在喝喊着汉正军的铮铮誓言:“护我大汉,佑我百姓,心存节烈,精忠报国!”

    百姓同哭,山河哀恸。

    于是,这誓言也成了他们的精神,他们的力量,他们的信仰。

    于是,这誓言也成了大汉的魂魄!

    每一个在河堤之上找到自己亲人的功铭碑的百姓,祭奠过后,便自发地加入到修筑河堤的队伍之中,那怕只是多担一担土,多抬一块砖。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大汉的皇后们,因为她们是来祭奠云大妞和姐妹们的。

    因为连年征战,即便是一把骨灰,忠烈祠也已经放不下了,所以根据刘汉少的指示,又在缑氏山东南的少室山之中修建一座“大汉忠烈陵园”,里边修筑了一大批的忠烈塔。如此一来,忠烈祠也就名副其实的成了大汉英雄纪念馆的一部分,专门供奉殉国将士的名位,记录他们生前的功绩,而塔林则安放着殉国将士的骨灰,使英雄耸立如山,万古长青。至于说大河大堤上的功铭碑,也许这只是源于一个学渣的痴心妄想,却在“皇帝哥”的忽悠与各方配合推动之下,形成了一种新的风尚。

    因为有“忠烈塔林”作为样板,已经有家族开始在谐和道的指点之下,选择山水优秀的地方建造自家的“宗塔”了,而人们得知即便不是殉国将士,也能够将已故亲人的功铭碑铺设在大河河堤之上的消息时,便将此视为荣耀,更视为一种对亲人最好的哀思。

    就连曹操的老爹曹嵩,都对曹操说出了类似遗嘱的话,要他将来也把自己的功铭碑铺在大河河堤上,好让自己在天之灵,能够继续护佑大汉。使得曹操既哀伤又感动,同时暗暗寻思,陛下,究竟还有啥事,是您不敢忽悠的?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